临汾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褚时健是一个技术迷,他对技术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他认为技术是创造好产品的最重要的力量,掌握了技术的人就是如同传说中的神,无所不能。
褚时健的技术信仰最早来自于滇越铁路,褚时健小时候生活在滇越铁路边上,作为集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轨道技术、车辆技术于一身的滇越铁路,简直就是一个活的技术博物馆,褚时健眼见着滇越铁路上的人们在技术帮助下穿山越河,日行千里,那种震撼让他终身难忘。
中学阶段在昆明的求学经历,西南联大师生在中学课堂上生动讲授的科学知识,与堂兄褚时俊和他西南联大同学交往的经历,进一步加强了褚时健对于科学技术的信仰,甚至崇拜。
对于技术的崇拜最直接地体现为对工具的喜爱,褚时健喜欢各种各样的工具,是个工具狂,猎枪和鱼钩、渔网是褚时健最早接触到的带有一定技术的工具,也是褚时健一生都喜欢的玩的工具,在困难时期,褚时健用猎枪和渔具办成了很多大事。
褚时健真正把技术应用于生产是在戛洒糖厂,褚时健第一次尝试着把技术引入到甘蔗种植、榨糖、蒸煮等环节,几乎是立竿见影,初次技术应用的成功让他信心倍增。
在玉溪卷烟厂,褚时健关于技术的梦想得以逐步实现,他先是在现实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一定成效后,就开始斥巨资引进全球最先进设备,先是卷接设备,然后是成套设备,随后是烟草种植技术、烟叶烤制技术,在烟厂的设备引进和技术应用,是褚时健一生技术信仰的最大实践,也是最成功的实践,在一波波技术的推动下,玉溪卷烟厂由一个地方小烟厂一跃成为亚洲烟王。
晚年种橙,虽然是最传统农业,但把技术应用于生产已是炉火纯青,褚时健在果园选址、种苗、种植、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治、选果等环节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十几年的时间,褚时健用最高的效率种出了最好的橙子,不是在中国范围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的!
任正非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古今中外的企业家群体里,那些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企业家是最厉害的,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家,他把这些企业家叫做技术商人。
任正非所说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国际上有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福特汽车的乔治·福特、丰田汽车的丰田喜一郎、奔驰汽车的卡尔·本茨,国内有华为的任正非、比亚迪的王传福、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小米的雷军、百度的李彦宏,举不胜举。
褚时健虽然算不上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专家,但他确确实实是一个技术商人,是一个坚信“技术价值创造第一要素”的企业家,而且确实运用技术成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01
褚时健技术的早期启蒙——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给了褚时健最早的技术启蒙。
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禄丰乡矣则村,紧挨着南盘江,本来是一个位置偏僻的小村庄。但是,滇越铁路从附近路过,并在禄丰乡镇所在地设置了一个比较大的车站,让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有了连接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滇越铁路由法国人建造,为米轨铁路,集成了当时全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材料等各种技术,包括桥梁技术、隧道技术、轨道铺设技术、车辆技术等,连接了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经中越口岸河口),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越南段1901年开始动工,1903年竣工通车;云南段1904年开工,1910年3月30日竣工,4月1日全线通车运营。
五家寨铁路桥,亦称次南溪河铁路桥,又称为弓弩手桥、人字桥、昆河线135号桥,是滇越铁路线一座肋式三铰拱钢梁桥,该桥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乡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119和120号隧道之间,该桥是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工程。
五家寨铁路桥始建于1907年3月10日,由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保罗·波登根据应用力学原理设计,并由其公司承建。五家寨铁路桥桥长71.7米(包括与山体连接部分),宽4.2米,桥面离谷底高102米,全用钢板、槽、角钢、铆钉联接而成。
这座桥梁的建设,让周边的人大开眼界,第一次见识到现代技术如何让天堑变通途。这座桥距离褚时健的老家矣则300公里左右,不确定褚时健小时候是否见过这座桥,但类似这座桥梁的工程在滇越铁路上有很多。
米其林动车是法国制造的载客胶轮内燃动车,于1914年在中国滇越铁路上使用,1932年,该车换装上橡胶轮子,成为开行在铁路上的米其林“汽车”。该车轨距1米,车长19.7米、宽2.6米、自重8吨,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牵引功率117千瓦,车内配软座19个、硬座24个,是当时滇越铁路高端客车和高级公务车。米其林动车为铝质车体、白色的外观、圆润的流线造型,看上去有点像今天的公交车,它与百年前喘着粗气、冒着黑烟、外形粗糙的蒸汽机车相比,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一般的火车车轮为钢轮,而米其林动车却与众不同地使用了充气橡胶轮胎车轮,胶轮行驶在铁路钢轨上,起到了减震和降噪的效果。车内设有软席座位、硬座,还设有洗脸间、卫生间、厨餐间,装饰豪华,犹如一个功能齐全的流动宾馆,带给旅客的乘坐舒适性在当时的世界铁路上是少有的。1936年,宋美龄女士到昆明公干,就慕名乘坐米其林动车沿滇越铁路旅行了一番。
百年前世界铁路上跑的大都还是以煤炭作为燃料的蒸汽机车,当时,滇越铁路上行驶的蒸汽机车最高时速只有50公里,而法国制造的米其林动车已经使用汽油内燃发动机作为牵引动力,设计时速高达100公里,这在独特的车轮底盘结构和制动系统,与我们今天的高级轿车独立悬架结构和盘式刹车系统何其相似,独特的车轮技术,能够与铁路线路形成流畅的轮轨关系和良好的通过性,让其如虎添翼般飞驰在小半径、多弯道、大坡度的滇越铁路上,被当时的老百姓昵称为“白色的神行太保”。
滇越铁路,对于褚时健来讲,就是一个活的技术博物馆,给了他最早的技术启蒙,使褚时健早早就被技术圈粉,成为从小到大的技术迷。
02
褚时健技术理念的进一步强化——西南联大
褚时健有一个堂哥叫褚时俊,是他大伯家的儿子。褚时俊是褚时健最敬重的同辈兄弟,两个人在老家上学的时候感情就很好,后来褚时俊考上了西南联大,褚时俊在西南联大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就专门回老家动员当时已经辍学的褚时健,到昆明上中学。
褚时健在昆明先去的富春中学,一学期以后,在褚时俊的建议下,又转到当时在昆明小有名气的上的龙渊中学。龙源中学虽然只是一个中学,但是办学认真,师资和生源都不错,更为幸运的是龙渊中学和西南联大的师生有着很多的联系。当时因为物资紧缺,西南联大的很多老师、学生的生活都比较紧张,他们为了多赚点钱贴补家用,就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学校兼职讲课,那个时候的龙渊中学,经常有西南联大著名教授讲课的情景。
褚时健在回忆龙渊中学的时候,经常讲到当时的老师,“真的很有学识,那些理科老师抬手就是长长的方程式,口若悬河,厉害的很”。褚时健还经常提到西南联大一位姓于的地理教授,讲课生动,栩栩如生。有一次于教授讲到他家乡肥城的桃子,“很大一个桃子,我用粗针戳几个洞,用嘴对着吸几下就能把桃汁吸干,太香了!”说着说着,于老师竟然淌下口水。褚时健和同学们笑起来,“于老师你讲得太生动了!”
西南联大老师渊博的学识,注重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褚时健对于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西南联大对于褚时健的影响还不仅如此,褚时俊和他的同学在课堂之外给了褚时健另外一种影响。褚时俊是褚氏家族里的大哥,自小就聪慧懂事。高中毕业参加西南联大招考、昆明地区七八千人参考,只录取了两个人,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学的是工科的机械专业,这一点尤其让褚时健仰慕。
有一次,褚时健放学后过去找堂哥,正碰上褚时俊在画图纸,老师要求把火车头的零部件及组合构造全部画出来。褚时健住在堂哥宿舍,看见他一直画到凌晨一两点。一看图纸,精致细密,标注清晰,字迹也非常清秀,褚时健很感慨:“大哥你太有水平了。”
褚时俊告诉堂弟,有些同学甚至花一个通宵,这是考试的题目,要求一周后交卷。待褚时俊画完,褚时健又去找堂哥,看到桌上竟整整齐齐摞了厚厚一叠纸,这就是堂哥的试卷。“唉,就像印刷出来的一样,现在怕是看不到这样的大学生了。”褚时健说起堂哥,满是怀念。
褚时俊和他的同学对于科学技术学习的认真与痴迷,进一步强化了褚时健对于技术的信仰,加上龙渊中学老师的生动教学,使他已经无可救药的成为一个技术痴。
03
技术之迷的最早实践
由于对技术的痴迷,褚时健喜欢所有的能够找到的工具与设备,成为各种各样的工具迷、设备迷。
褚时健最早能够摸得着的设备是他们家的猎枪,由于褚时健的爷爷和父亲都喜欢打猎,褚时健小的时候,经常作为爷爷和父亲打猎的助手。打完猎之后,家里的猎枪基本上也是归褚时健保管,这和一般的家庭不一样,对于猎枪这样有一定危险的装置,一般的家庭不会允许小孩子触摸,褚时健的爸爸不是这样,而是让他成为猎枪保管员,这给了他研究猎枪的机会,并经常有机会放两枪。
相关历史资料里没有提及他如何研究猎枪的,但是从褚时健后来在部队里很快成为神枪手的事实,可以推断,他一定花了不少功夫研究猎枪,并在私底下,打了不少枪,以至于大部分新兵还没有摸过枪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老枪”了。褚时健枪法很好,一次在元江农场,褚时健竟然用一粒子弹打死了两只麂子,用五发子弹打死了六只麂子,枪法极为了得。
拿鱼是褚时健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他对于拿鱼技术的研究也是炉火纯青,无论是用鱼钩钓,还是用渔网捞,甚至徒手拿,他都很在行。自小生长在南盘江边的褚时健,见过了太多的捕鱼高手,也见过各种各样的捕鱼用具。
褚时健用各种渔具拿鱼应该是很早就开始的事情,而且这项爱好伴随了他一生,无论走到哪里,褚时健在搬家的时候都会专门记着带上他心爱的鱼钩和渔网,就连他的爱人马静芬都知道,到哪里都要带上鱼具。
褚时健用简单的鱼具干了不少大事情,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很多人因为缺少营养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肿,褚时健硬是凭着拿鱼的技术,在农场附近的江里给家人找到了充足的营养,他的家里人没有一个出现浮肿,甚至连他身边的难友都因此而好过了很多。
04
褚时健早期的小规模技术实践——戛洒糖厂
在做酒之前,褚时健研究技术,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到做酒的时候,算是第一次把技术应用于生产。做酒的最关键环节是蒸煮苞谷和苞谷的发酵,褚时健很快从师傅的讲授中,琢磨出两个关键技术,或者称不上是技术,却是关键诀窍:一个是蒸煮过程的添水和添材时间,基本上是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二是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基本是相当于人的正常体温的问题。
这两个环节的技术掌握后,褚时健就成为几个村子里最厉害的烤酒师:出酒率高,别人三斤苞谷一斤酒,他是2.5斤苞谷,有时甚至是两斤苞谷一斤酒;酒的质量好,基本都能够达到45度以上;没有煳过锅。这几点,他师傅都难以全部做到。
褚时健把技术应用于稍大规模的生产是在戛洒糖厂,有三项技术的应用帮助糖厂在提升出糖率、提高蔗糖质量、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明显。
第一个是温水洗糖技术,即把温水洒入甘蔗渣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压榨,这样出糖率可以大大提高,这个技术据说是从广东的同行业那里学来的。
第二个是蒸汽锅真空煮糖技术,即用蒸汽煮糖,并把蒸锅上面的空气抽出一部分,降低锅内的大气压,使得水在60度左右就可蒸发掉,然后蒸汽再循环使用,这一技术把煮糖环节的能耗降低到原来的七分之一,而且煮出来的蔗糖质量大大提升,一等品的比例越来越高。
第三个是甘蔗种植过程中的疏叶技术,即把甘蔗底部的枯叶打掉,让甘蔗底部获得充分的光照,这一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甘蔗的含糖量。
这些小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产品质量提升了,成本消耗下降了,企业综合效益提升了。戛洒糖厂的技术实践更加坚定了褚时健对于技术创造价值的信仰,并开始越来越大胆地把企业资源投向技术。
1964年,玉溪市新平县出了一件大新闻,戛洒糖厂技术员陈尚芝和耿家昌坐着飞机去福建学习。
这在当时,是企业的厂长、书记,甚至县长、县委书记都难以享受到的待遇,但是褚时健为了快速获得技术,也为了让更多的人尊重技术,学习技术,直接让两名政治地位很低的技术员坐上了飞机,这一举动对于当时的技术员陈尚芝、耿家昌来说,无疑是终身难忘,对于其他技术人员或者即将投入技术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作为一个技术专家真是光彩呀!
05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第一次大规模技术引进
1981年,玉溪卷烟厂的技术员邱建康得到了100元的奖金。以当时社会的平均收入和物价计,这是一笔巨款。邱建康得到奖金的原因是他前一年动手改造了工厂的一台机器,准确地说,是他设计改造了一台机器。正因为这项改造,玉溪卷烟厂1980年的产量突破了30万箱。邱建康说,其实自己只是对机器做了一个小小改造。
烟厂里制烟丝有一个环节是将叶茎粗的那一半烟叶分离成叶子和叶梗,这个流程在打叶机里完成。传统的打叶机是单刀设计,能切的烟叶有限,所以完成的量一直有一个上限值。而当时玉溪卷烟厂在制丝车间只有一条生产线,这就更限制产量。
邱建康一直在琢磨这台机器,1980年,他尝试将打叶机里的单刀换为双刀,并且把机器模具也做了彻底改变,让打叶机能吞进并吐出更多的烟叶。能突破30万箱当然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设备更新的能量如此之大也让整个工厂颇为震撼。也再一次加强了褚时健对于更大规模技术投入的信心。
1981年上半年,褚时健带着几个车间主任和技术员走访了上海卷烟厂和昆明卷烟厂等几个全国规模大、产品名气大的烟厂。走访后他们最大感触就是,这些优秀的烟厂几乎都有一套先进的设备:
昆明卷烟厂于1973年就引进了国内第一台美国产的MK8F卷接机;
1974年,长春卷烟厂得到了一台来中国展览的英国MK9型卷接机;
“文革”结束后,天津卷烟厂引进了日本MC卷接机,每分钟卷接香烟2000支。
而玉溪卷烟厂用的还是25年前的老设备——“新中国”牌卷接机,这种设备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淘汰了。当时比较新型的英国莫林公司的MK9-5烟支卷接机每分钟能卷接出5000支香烟,足足是“新中国”的4倍!而且因为工艺精良,卷接出的烟丝紧致,外形和吸味都很好。仅仅从外观上看,这台进口设备卷接出来的香烟比红梅和红塔山要高出几个档次。
“人家是飞机大炮,我们是小米步枪。”褚时健决定引进MK9-5!但是要花261万元天价,当时很多人担心,花这么多钱,万一消化不了怎么办?不如多买几台国产的老机器更稳妥。当时的褚时健,心里也不敢保证,但是他坚信,好的机器设备会提升大家钻研技术的热情,只要肯专研,掌握技术是早晚的事情,不然就会永远在技术上落后于人。
MK9-5型卷接机的到来,刚开始确实有点水土不服,经常故障频发,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是国内的烟叶和辅料质量不过关。经过调整后,MK9—5顺利投产。而且,乔发科和一群技术员因为跟着英国专家学习了两个月,对机器性能已经非常熟悉,后面他们还进行了50多次的小改革,邱建康甚至发现了总工们都没有发现的真空送烟丝的功能。
MK9-5的引进使玉溪卷烟厂的技术提升了好几个台阶,烟丝回收率提高10%、填充能力提高12%、长丝率提高54%。为了让MK9-5充分发挥它的优良性能,褚时健又和广东商人串换了一些进口盘纸和滤棒,在MK9-5卷接机开机短短两个月后,玉溪卷烟厂便已经赚回了包括机器买进、原料采购等项的全部投资。
先进的机器激发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企业效益,这正是褚时健所期待。
06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
MK9-5引进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在工厂内大量购置先进设备的决心。1983年,玉溪卷烟厂成立了技术改造办公室,褚时健亲自担任主任,他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套设备,对全厂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要打造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香烟生产线。
在大规模引进设备之前,褚时健先争取到了一次去欧洲考察的机会,他挑选了几名工程技术人员随行,没有行政领导,几个人在意大利参观了CD公司的卷接机和包装机以及卷烟厂,在德国参观了豪尼公司的卷接包装和烟丝加工设备,还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其他卷烟设备制造企业的多种设备。褚时健在欧洲考察时,白天看机器,问价格,晚上回去算账,看看哪家企业的设备性价比更高,更适合自己。
欧洲之行算是让褚时健过足了技术瘾,设备瘾,回国之前他已经规划好玉溪卷烟厂未来的蓝图,甚至哪些设备放在哪里都想好了。回国以后就是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拿批条、拿指标、找外汇。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厂长负责制,对国有企业进一步放权,国家开始允许有外汇偿还能力的企业申请外汇贷款购买国外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全是好消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中央会议后不久,云南省计委和轻工厅就开始落实有条件企业可以申请外汇贷款购买国外先进设备的相关政策,褚时健抓住这个机会,向省里提出了1000万美元的外汇贷款申请,当他们听说很多烟厂因为害怕还不上贷款而放弃额度的时候,又再次把外汇贷款申请额度增加到2300万,让省领导都大吃一惊。
在褚时健四个多月的软磨硬泡之下,褚时健更是立下军令状说服云南省主管烟草行业的副省长朱奎,云南省终于批复给玉溪卷烟厂2300万美元的外汇贷款,支持其用来购买国外先进设备。
1984——1986年,玉溪卷烟厂用2300万美金,从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引进了45套卷接、卷包、制丝生产线,是当时国内所有卷烟厂里最豪华的设备阵容,这次设备引进奠定了玉溪卷烟厂在卷接、包装、制丝等环节的行业领先地位,为玉溪卷烟厂全面领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玉溪卷烟厂的全面腾飞也就是在这些先进设备安装调试好、操作技术被全面掌握后的1987年,企业收入、盈利,包括其他各项经济效益效率指标都开始突飞猛进,当然,这背后还有烟草种植环节系列技术的配套支持。
07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
有了最先进的卷接、卷包、制丝设备并不一定就能够生产出世界顶级的香烟,因为香烟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原料烟叶的质量,以二流三流的烟叶绝不可能生产出一流的香烟,或者说,要造出世界一流的香烟,必须有世界一流的烟叶,设备可以依靠进口,烟叶能依靠进口吗?显然不能。
如果玉溪卷烟厂的基本原料都要依赖进口的话,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烟草公司。一流的烟叶必须自己能生产。依靠什么才能够改变中国烟叶生产的现状?技术,还是技术。
正当褚时健筹划着想办法依靠技术提高云南的烟叶质量的时候,他从省烟草公司得到一个消息,美国著名的烟草专家左天觉和琼斯来到了云南,褚时健就以烟厂名义把他们请到了玉溪。
左天觉和琼斯看了几天玉溪地区的烟叶种植情况之后提出了三条意见:烟叶成熟度不够,应该把采摘时间推迟;肥料结构错误且营养不足,烟叶所需的氮磷钾的最佳比例是1:2:15,但云南的烟民主要使用氮肥;种植密度太大,光照不足,云南普遍超过2000株每亩,而美国的每亩最多只有1100株。
左天觉和琼斯的专业让褚时健心悦诚服,他决定亲自去美国看看,到底先进的烟草种植是怎么样的。1994年,在左天觉的安排下,褚时健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从美国的弗吉尼亚州,一直走到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的烟田里,在向美国的烟农和专家请教烟叶种植技术。
在美国,褚时健深入了解了烟草的选种、栽种、施肥、采摘过程;了解了美国烟民定期测土,并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补充所需微量元素的做法;了解了他们为保证土壤营养而实施的轮载做法;他还发现烟农普遍装备的烟草种植“秘籍”——一本详细记录烟草种植方式的小册子,册子中具体到了烟叶种植的株距行距、每月根据温度变化的浇水量、收割时的各种指数。褚时健如获至宝。
褚时健回国以后就开始想办法把美国的烟草种植技术应用在云南的烟田里,1985年,他等到了实验美式种植技术的机会,玉溪卷烟厂与通海县1347户烟农签下了2400亩试验田,褚时健邀请通海县科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技术员根据美国烟草的种植方法制定了中国的烟草种植“十条规范“,从量地、整地、植株间距到肥料比例、生长期等关键环节都做了详细规定,并由科委和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到田间辅导烟农种植。
先进种植的技术不久就见到了效果,烟厂的2400亩试验田平均亩产373公斤,高于全省的平均亩产242公斤50%以上;质量中上等烟叶占比达到80%以上,是以前的20%的4倍;而这些高等级的烟叶制成高档香烟后,利润将是以往中下等级烟叶的5倍。
如果说,先进的设备使玉溪卷烟厂站到了中国卷烟行业的前列,那么先进的烟叶种植技术以及后来的第一车间战略使得玉溪卷烟厂拉开了与国内同行的差距,追上甚至超越了国际竞争对手。
玉溪卷烟厂的总工程师李振国曾讲过一个有趣的现象,在80年代的广东,人们喜欢穿“的确良”的衬衣,1984、1985、1986这些年,人们上衣兜里透出的是万宝路的花纹,到了1989年以后,万宝路就换成了红塔山。
08
褚时健晚年的技术实践——褚橙庄园
在种橙时,褚时健从种苗开始,到水源、肥料、农药、种植、采摘、选果等各个环节,都比较注重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褚时健也许是中国农业种植行业聘用专业科技人员和使用专业科学技术最多的人,在褚橙庄园你可以遇到中国农业大学的土壤肥料专家、华中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家、河海大学的卫星遥感专家……一颗褚橙,集成了气象、生物、化肥、农药、光学、机械等跨学科技术,是确确实实的高科技产品。
柑橘类水果的选址是极具挑战性的技术活,积温、温差、光照、风速、降雨、地形、水源等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只有天赋最好的区域才有可能产出最好的柑橘类产品,而且能够保证高产,一次选址决定一个果园几十年的产量和质量,好的选址会给企业带来得天独厚天赋条件,从而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像褚时健讲到新平水塘镇的老基地时,总是很自豪地说,想种出和我们一样的橙子,很难,除非你把哀牢山搬回家。
橙子的种植,在一般人眼中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活,没啥技术可言,依据经验就行。而在褚时健的眼里,几乎全过程都与技术有关。
种苗要用专业的种苗繁殖基地培育出来的无菌种苗,否则,带菌的种苗会给橙树的生长带来一生的不良影响。肥料要根据每个基地的情况,先测土,弄清楚土壤的营养状况,弄清楚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然后针对性地配制专用的有机肥,每个基地的肥料配方都是不一样的,用量也有专门的规定。
剪枝控梢,更是检验果农水平高低的技术活,剪枝控梢要考虑当地阳光的方向、风的方向、树形的整体规整性等,剪的好坏不但决定当年的产量,还影响果树的树龄,一棵修剪得当的果树树龄可达50年,而毫不修剪的果树10年都难活到;褚橙庄园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剪枝控梢活动,特别是夏季,一般的果园是不进行控梢活动的,褚橙庄园则要进行4-6次的控梢工作。
病虫害防治,橙园最怕的疾病是黄龙病,黄龙病等同于人类的瘟疫,传染性极强,全世界很多果园都因为黄龙病而损失惨重,褚时健通过自己的实验室,通过技术手段透彻地掌握了黄龙病源头——木虱的全年生活规律,然后根据其生活规律精准防控,至今为止褚橙庄园果树黄龙病的发病率不到千分之一,而一般果园的发病率是百分之一。
在选果环节,褚氏农业的选果厂几乎就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炫酷工厂,橙子的清洗、打蜡、分类、包装、装卸,几乎都是自动化的;选果厂要应用到机械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光谱技术等多项技术,才能把橙子按照既定的酸度、甜度、化渣率、个头、颜色、花斑、内伤等将近十个左右的参数进行严格的分类,区分出C8、珍品、特级、优级、一级等种类。
褚时健相信,只有依靠好设备好技术才能挑选出真正可靠的好橙子,这种橙子才能叫褚橙。根据作者掌握的最新情况,2022年,浙江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的专家与褚氏农业合作建成的最新选果工厂,集成了最新的多项前沿技术,可能是全国技术最先进的选果工厂,褚老的儿子褚一斌像他的父亲一样笃信技术,笃信好技术带来好产品。
09
褚时健把技术引入生产的基本方法或流程
褚时健眼中的技术包括先进设备和熟练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工人:先进设备是各种知识技术的集成,比如一台香烟卷接机可能继承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熟练使用先进设备的技术工人,在先进设备的操作上,存在很多技术诀窍,需要技术工人反复探索、消化和掌握。
这两者构成了一个企业创造价值所需的技术的全部,其中先进的设备是先进技术的最主要代表,熟练掌握先进设备使用的技术工人是先进设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再熟练也没有用,但有了先进的设备,还需要能够掌握先进设备操作技术的工人才能变成生产力。
先进的设备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的设备也是企业最昂贵的投资,一台设备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很多人在购买先进设备的时候往往犹豫不决,一是担心不划算,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收回投资,二是担心害怕玩不转,自己掌握不了操作先进设备的技术。
褚时健以他一生的反复实践证明,投资先进设备是最划算的生意,也是回本最快,最有保障的生意,至于能不能掌握得了相关的技术,更不是什么问题,先进的设备催生先进的技术,要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自己的员工,只要肯专研,哪个企业都有邱建康这样的人,用好这些人,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把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就没有任何问题。
褚时健把先进技术引入生产一般有这几个步骤:
一是找到企业中熟悉和喜欢钻研技术的人,类似于邱建康这样的人,重用和重奖他们对现有设备进行挖潜;
二是带领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国内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他们所用的关键设备及技术;
三是带领企业技术核心力量到全球生产先进设备的企业进行深度考察,选择引进适合自己企业的先进设备;
四是组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认真配合设备生产企业进行设备安装,并认真学习设备生产企业提供的相关培训;
五是围绕先进设备的使用和改良,组织深度挖潜攻关小组;六是围绕先进设备需要,进行原料辅料等一系列配套改革。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褚时健一生的坚定信仰,他用一生的努力,都在尝试着把科技引入到生产的各个领域,用科技创造财富,用财富造福人类。(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