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 临汾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黄卫伟:“尺度”二字才是管理的真谛

发布时间:2022-12-07 来源:12个德鲁客 浏览次数:8
摘要: 非常感谢论坛的组织者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就管理的性质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对管理艺术性的一种解释。


非常感谢论坛的组织者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就管理的性质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对管理艺术性的一种解释。

01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影响到管理学者的理论思维,而且影响到管理教育的演进方向。

自从弗雷德里克·泰勒首创科学管理运动以来,管理一直通过发展科学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科学方法争取它的科学地位。在此方向上发展出的运筹学、统计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直到今天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形成管理的一种注重科学、方法和数据的发展方向。毕竟,现代社会中如此广泛存在、作用如此关键的管理,不应当在科学大厦中没有他的位置。

但管理真能成为一门科学吗?

02

什么是科学?

按照科学的性质,管理要成为一种科学,其理论必须是可否证的,又成为可证伪的。

而管理理论并不具有这个特征。

卡尔·波普尔是“否证主义”的代表,他认为,对于否正主义者来说,不会出现关于归纳的表征和证明的问题,因为按照他们的观点,科学并不涉及归纳。波普尔进一步指出,至少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某些看法以及阿德勒心理学的某些看法都有这种缺陷。就是他们许多的观点、理论是基于归纳,当然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理论许多是依据归纳得出的,对正确和错误与否,并不取决于单一的否证,而是服从概率的确证和否证。社会科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管理的科学性既不能用归纳的方法严格证明,也不具有否证性,那么管理的性质是什么?于是就产生了把管理中不属于科学范畴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统统归为艺术的观点。


03

什么是艺术?

管理的艺术方面又有什么限定?


《何谓艺术》一书的作者阿瑟·丹托认为艺术没什么规则,至少绘画没有规则。尽管绘画有空间的透视法,音乐有音符和五线谱,但那是方法和工具,不是创造化时代作品的规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喜欢某些不怎么用心的作品超过高度完成的作品。艺术的精神,也就是天赋的在场,才是真正重要的。

显然,说管理是一种艺术,与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还是有区别的,至少管理有客观标准,它必须根据市场绩效也就是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来决定,而艺术没有评价的客观标准。

于是就产生这样的问题: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就能概括管理的全部性质吗?管理的科学与艺术之外还具有什么特征?

04

管理大师对管理性质的观点

亨利·明茨伯格在他的《管理进行时》一书中指出,高效管理更依赖艺术,尤其是仰仗手艺。艺术是在“直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远见”和“富有创造性的洞察力”。手艺则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在明茨伯格看来,只有当艺术、手艺和科学这三个维度结合在一起时,才会出现有效的管理。

艺术激发灵感,促进融合;手艺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实现融会贯通;科学则对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做到有条不紊。明茨伯格从管理的艺术性中分离出手艺的观点,与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很接近。

德鲁克认为:我认为只存在很少的基本问题,但是我不相信存在“一个正确的答案” 。对任何管理政策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检验,不是看其解决办法是对还是错,而是看它们是否有效。我始终认为管理学不是神学的分支,它实际上是一门临床性的学科。在医学实践中,对于临床学的检验不在于治疗方法是否“科学”,而在于病人是否康复。管理首先是实践, 虽然与医学一样,它把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当作工具使用。

显然对管理性质的认识,既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出管理活动规律,也需要揭示管理艺术的内在逻辑。

05

有效管理的一切皆是把握尺度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说管理是一种手艺也好,艺术也好,实质是如何把握管理实践中诸种矛盾的尺度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管理不仅是科学与艺术,还是一种手法及把握矛盾对立统一的尺度的能力。可以说,有效管理的一切皆是把握尺度问题。如何恰当地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向对立面转化的尺度,是需要经验的积累。

对此,《基业长青》一书的作者柯林斯和波勒斯基于他们多年的大量实证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高瞻远瞩公司不受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的限制,而是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这种困境。例如,清晰的愿景和方向感与机会主义式的摸索和实验,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与渐进式的改良和进步,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兼顾等等。

而且这些高瞻远瞩公司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善于兼容并蓄矛盾的对立的两个方面,能够合理地把握其中的尺度。

我们可以用一些案例,来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剖析管理艺术性。

  • 案例一:A.斯隆关于分权与控制的两个原则。

斯隆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分权化组织的设计与控制的规则。根据他的自述,他关于通用汽车的分权化组织设计遵循两条基本原则:要点一,每个经营单位总经理的责任不应当受到任何限制。由总经理领导的这样的经营单位应当完全拥有每一种必要职能,以使之充分发挥首创精神和实现合理的发展。要点二,某些中央组织功能对于实现合理发展和公司活动的适当控制是绝对必要的。

斯隆自己也承认:“多年后,再回头看看这两条基本原则,我忍不住对上述语言表述上的矛盾感到可笑。然而这种矛盾性恰恰是问题的关键。在要点1中,我以这样的话‘不应当受到任何限制’最大化了经营单位运营的分权化。在要点2中,我以‘适当的控制’的表述对经营单位总经理的责任施加了限制。但是,我仍然坚持我这两条原则的立场。这两条基本原则触及了我直到今天所了解的管理问题的核心。”

  • 案例二:斯密只说对了一半。

对于生意人行为与动机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从来不指望屠户、酿酒商和面包商会出于仁慈为我们提供晚餐,我们告诉自己,他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和自爱。”斯密的这段精辟论述被哈佛商学院题写在走廊的醒目之处。

然而,尽管斯密对生意人的行为动机有入木三分的阐述,但却没有说明生意人实现目标的行为只能是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是通过利他而利己。生意人的行为与动机是利他与利己的对立统一,即使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也要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首位,生意的兴衰就在于如何把握其中的辩证关系。

06

如何把握管理的艺术性?


要善于运用辩证法把握管理的艺术性。

我的观点是要善于运用辩证法把握管理的艺术性。利用辩证法,把握管理的艺术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关键是深刻理解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认为事物发展过程具有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最近不断发生互联网企业爆雷的事件。这些企业发展历史的大起大落,根源在于其管理逻辑的机会主义性质,即寄望于资本运作的赢家通吃,不注重提升核心能力的长期投入。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二,是认为事物内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向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了事物发展。我们上面对斯密的论断的分析表明,动机与行为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向对立面的转化,是生意兴衰的根源。此外,像理性与欲望、契约与信任、资本与劳动、目标与能力、聚焦与多元化、繁荣与危机,等,都是我们管理企业要关注的基本矛盾,把握其对立统一和向对立面的转化是成功管理企业的关键。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三,是恰当把握事物发展的质、量、度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有质、量、度,企业也是如此。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什么是企业的“有”?什么是企业的“无”?我认为,实物形态是企业的“有”,精神形态是企业的“无”。“无”和“有”是相互作用的。“无”其实就是企业这一社会经济组织的“质”。它决定了企业是个什么企业,将是个什么企业,决定了企业间的差异。

企业持续发展一定会走向多元化。但这种“量”的扩张受到“度”的规定。企业尚未在原有领域中达到业界领先地位就过早地多元化,结果分散了资源,落入平庸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质、量、度的关系。

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四:事物的发展具有否定之否定的特征。

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是对创业阶段的一种否定,其本质特征是从机会主义的生存导向转变到战略目标牵引的成长导向。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滋生官僚主义、疏远客户、技术崇拜、奋斗精神衰退。实践表明,大企业一旦进入下降通道,很少有重振辉煌的。凡是能够从衰退中重整旗鼓的,都是重拾创业成功的核心价值观,找回最初成功的理由,这就是否定之否定。

企业管理实践表明,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是不断在发展的更高阶段上向原点的回归。


07

结语

作为我今天发言的总结,我想强调两点。一个是对管理性质的认识既要摆脱完全从科学角度解释的局限,也不应笼统地以艺术一言以蔽之。德鲁克对管理性质的定位,是对管理科学性的批判性认识;明茨伯格从管理艺术中分离出手艺,揭开了管理艺术的神秘面纱。

管理对企业以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管理对象主要是人和组织为管理带来的复杂性,使得对管理性质的探索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运用唯物辩证法,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及向对立面转化解释管理的艺术性,为认识管理的艺术性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我期待有更多的真知灼见涌现出来。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就到这里。